《长安的荔枝》导演大鹏:“笨功夫”是电影人的真诚

2025-08-07 14:30:52 | 来源:泰州日报

字号变大 | 字号变小

  图为“梦中的冷艳影像fullversion   2018年以来,科技部、财政部、教育部、中科院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关于青年科研人员的减负行动,希望激发这一群体的创新活力,让他们得到更多支持。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今年8月曾撰文指出,青年科研人员崭露头角机会少、成长通道窄的问题,具有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日益严重的科研界行政化趋势。摄

  创作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,是我导演生涯以来遇到的最大考验。辗转七地取景拍摄,同时在组人员最高峰值是1300人。有时实在挨不住了,我就用一位前辈的话鼓励自己:“做有意义的事情都难。”幸运的是,拍电影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我身边有一群前赴后继的伙伴,我们一起扛过来了。

  第一次拍摄古装片,为让影片的细节经得起推敲,我几乎是恶补唐史,一口气买了40多本与唐代相关的书籍,不断查阅、对照,还要与服化道、美术、摄影等各部门反复沟通。历史要准确,审美要当下;既不能悬空古意,又不能让观众觉得有隔阂。如何拿捏这种“古今尺度”也是难点。语言方面,用语过古,会让人产生距离感;太现代,又容易出戏。我们努力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,尽量让观众听得懂又不失年代感。

  我经常刷到很多“《长安的荔枝》十大金句”一类的短视频,每次刷到,都会截图、保存,提醒自己在改编的时候要记住,这些是观众喜欢的、读者喜欢的,不要去随意改变它。

  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中,我既是导演、编剧,也出演了主人公李善德,从青涩少年一直演到两鬓斑白的老者。李善德,一个被推到台前的基层小吏,咬牙去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我被这种“不是英雄却硬着头皮扛事”的劲儿打动了。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,我也时常觉得自己正经历一场能力边界之外的挑战。他的焦虑、坚持以及硬扛的劲儿,我都感同身受。

  电影里,李善德运送荔枝5000里,拍摄中,我们同样一路奔波。技术飞速发展,虚拟拍摄固然可以“一日千里”,但实景的真切没法替代。岭南的湿热、山路的泥泞、演员一身的疲惫,这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。有一次,我们在广东阳春拍完,又赶赴罗定。几百人花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现场,造型、走位、航拍一气呵成,拍完又连夜撤离。最终那一组镜头,在成片中不过几秒钟。有人说这是“笨功夫”,我觉得,这应该是电影人的真诚,这种“手工感”会累积出整部电影的气质。

  今年是我作为导演的第十个年头。有人问:你总是在塑造“小人物”,这是主动选择,还是创作惯性?我不是这么出发的,却是这么抵达的。可能我之前演了类似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,于是这样的角色会容易找到我,变成了一种创作惯性。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,我就是这样的人,我接触到的就是这样的人。他们很普通,有血有肉,踏实生活,热爱生活,有一些无可奈何,却依然愿意为只有一次的生命全力以赴。

  一个像我这样的创作者,没有任何办法在作品中把自己“藏”起来,是否真诚,是否渊博,是否幽默,最后都会在电影中纤毫毕现。而无论讲什么样的故事,底色都是我,一个具体的我——比较草根,有学习心态,愿意进步,肯下苦功夫,有些笨拙,但很真诚。 【编辑:付子豪】

下载奇巴布儿童乐园APP客户端,随时随地看新闻!

layer
快乐分享